很難想像在熱鬧的圓山捷運站旁,只要不到十分鐘的步行時間,就能找到一座日式神社遺址!圓山水神社位於自來水公司附近,即「圓山貯水池」旁,日治台灣時,為了提供台北地區水源,日本政府在1928年動工,興建「草山水道」,將陽明山的湧泉往下輸送。圓山水神社便屬於草山水道系統的遺跡之一。
當初興建工程艱辛,過程中有人員因此殉職。日後自來水公司的員工便募款興建了圓山水神社祭祀水神,祈求水道運作順暢,並告慰工程人員在天之靈。以前貯水池因為屬於水源重地不對外開放,功成身退後,2003年7月草山水道系統被指定為市定古蹟,一般民眾遂得以參觀。
圓山水神社雖然不大,但仍具有完整的格局。從表參道拾級而上,依序會經過三層平台:入口處的淨手池、第二層的狛犬,主神社位於第三層。如今所見的水神社並非最初的樣貌,水神社在民國79年因為老舊而重建,保留了大多原始樣貌,並立了新的石碑作紀念。
儘管水神社已非最初面貌,我們現在看到的水神社是根據日治基礎在79年復建,但20幾年畢竟也不是短暫的歲月。走在表參道上,依舊能感受到歷史的餘韻。拾級而上,走到最後一層,神社的主殿就在面前。主殿被濃密的樹叢包圍,在黃昏時只能隱約看到小亭子的紅柱與綠屋簷。回頭望去,走過的道路直直地呈現眼前。
儘管水神社已非最初面貌,我們現在看到的水神社是根據日治基礎在79年復建,但20幾年畢竟也不是短暫的歲月。走在表參道上,依舊能感受到歷史的餘韻。拾級而上,走到最後一層,神社的主殿就在面前。主殿被濃密的樹叢包圍,在黃昏時只能隱約看到小亭子的紅柱與綠屋簷。回頭望去,走過的道路直直地呈現眼前。
走近一看,才發現以為是神社主體的紅柱綠簷,其實只是主殿的「外皮」。真正的神社,是藏在亭子內的石平台上,那小小的、僅有數十公分高的迷你祭祀台。圓山水神社本來是採用日式木造神社的形式,戰後重建才改為中國式的紅柱青瓦亭。而本來祭祀的日本水神,也因為國民政府來台後,實施去日本化政策,改祀中國水神,也就是眾所皆知的大禹。神社雖迷你,卻承載了數十年歷史,也見證了政權的演變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